香港科學節2017

「醫學與健康」主題活動


簡介

*

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。直至2015年年底,香港人口約為732萬,其中男女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81.4歲和87.3歲,是全球男女平均預期壽命最長的地區,這有賴香港有完善的基建配套及醫療衞生服務,當中有關醫學的科學及科技研究對我們健康所作出的貢獻,更是舉足輕重。

自古以來,世界各個民族均會鑽研治病之法,並發展出其獨特的醫學。以西方醫學和中國醫學為例,它們的醫學理念截然不同,但卻有着共同的治病目標。西方醫學以微觀的角度,將人體分拆成系統、器官、組織、細胞、細胞器,甚至細小的分子來了解人體的結構、功能、病變及病因,並用化學藥劑或手術以去除病因或病變結構,從而幫助病患者恢復健康。至於中國醫學則視人體為不可分割的系統,重視其整體性及與大自然變化的相互關聯,治療方式會因應病患者個人體質及季節變化,以中草藥輔以針灸及推拿等手法去除病因,並調養身體以提高患病者抵抗疾病的能力。

香港憑藉自身特別的歷史文化背景,早在1887年,便已成立香港華人西醫書院(即香港大學醫學院前身)培訓西醫人才,服務社會。時至今日,香港的醫療技術和醫療人才已達至國際級水平,而他們在醫學研究上的成就更是蜚聲國際,例如:開創及發展以成人右葉活體肝作移植的外科技術、研發直接從母親血液樣本進行胎兒DNA分析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、發現及研究SARS冠狀病毒等。

在中醫藥學方面,香港的中醫藥近年發展迅速,不但設立了中醫藥的規管制度,本地大學亦開辦了中醫及中藥學位課程,系統性地培訓本地中醫藥人才。香港的研究團隊亦紛紛從中藥中尋找到不同的有效成分,對開發新型藥物有着突破性的進展。2015年,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憑藉青蒿素抗瘧研究榮獲諾貝爾醫學獎,更進一步地讓傳統中醫藥被世界認同為重大的寶庫 。運用現代科學和科技,可把中醫藥的知識和理論提升至更高層次,為人類健康作出重大的貢獻。

中西醫學博大精深,各有所長,有研究指出以中西醫結合治療醫治一些疾病如癌症、中風、痛症、糖尿病足部病變和慢性疾病等,可取兩者優勢,大大提高治療效果。香港作為一個中西文化薈萃的地方,正好為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環境。

「2017香港科學節」以「醫學與健康」為重點推廣領域。香港科學館與各本地教育機構和醫學組織舉辦一系列的特色活動,包括實驗室參觀、學院參觀、講座和工作坊,讓大眾能認識到中西醫學的科學理念和最新發展,並理解醫學研究與疾病治療對維持人類身體健康所作出的貢獻。

按此瀏覽「醫學與健康」主題活動